1)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举四论_圣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鸣闭上眼睛陷入沉思,想要解决这个策论的难题,就必须要先找出其中的最关键的问题,只要先把它找出来,那么就可以根据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

  就如同治病一样,想要把病治好,就要得知病根在那里,要一针见血。

  如此过去了一个时辰,陆鸣突然灵光一闪,好像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

  根据他的分析和推理,其关键因素只有四个字可以概括——重文轻武!

  云国过于注重孔孟之道的教化,让普遍的读书人比较喜欢任职文官,却不愿意做武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文以治国有余,而武以不足平天下”的病根。

  朝廷之中,若是哪个地方的县令、知府有所空缺,不需要多久,朝廷很快就可以派出新的可靠官员立即任职。

  但若是军机方面哪个将领的位置出现空缺,那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武将要求更高,第一,具有一定的文位和修为,且对兵法有一定的研究,这是文化上的要求。

  兵法,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是要有真正带兵的能力。

  想当初在三国时期,马谡可谓是精通各种兵法,即便是诸葛亮也经常会在排兵布阵中询问马谡的建议。

  表面上马谡对战况的分析和推理头头是道,可真正用马谡去守街亭时,他不仅不当道扎营阻挡魏军,反而以“凭高视下可势如破竹”为由屯兵山上,遭到魏军围困。

  此一战,诸葛亮痛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故此,即便是熟读兵法之人,也未必能做一个合格的将领。

  第二,还得会合理得训练士兵,关键时刻,只要一声令下,就要时刻上战场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第三,为将者,得具有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调兵遣将的能力。

  如今天下大定,列国安稳,人族之间少有战争,云国更是如此,故而形成重文轻武的原因。

  十方古地之中,贺兰山由岳家军负责攻打,圣院每年都会提供岳家军各种物资,如今虽然尚未攻克贺兰山,却时常传来捷报。

  而景国抵御蛮荒古地,让蛮荒签订和平条约,百年之内不得进犯人族,否则景国便倾一国之力,十年之内可彻底将蛮荒古地移为平地。

  景国方圣对苍生心怀仁慈,不忍生灵涂炭,若非如此,蛮荒古地恐怕早就不再是古地,而是景国的土地。

  至于云国,则是抵御东瀛倭寇,由于隔着一片东海,且长城之处又筑起高墙,易守难攻,故此,只要有一位大儒率领数十万兵马坐镇边关,虽不能主动出击,却可抵御百万倭寇大军。

  其他列国,也各自负责镇守抵御一方古地,如此一来战事少了,生活安逸了,部分国家也就自然而然重文轻武了。

  找到问题的关键,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

  第一,可在各州、各府以及各县的文院和书院之中,传授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