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三章 孟子之师_圣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陆鸣对《唐诗宋词》的造诣,很快就将第一张的题目全部答上,然后将其放在一边,开始答第二张的《经史》。

  “孟子之师。”

  题目仅仅只有四个字,但是意思却十分明确,便是要考生答出孟子的授业恩师是何人。

  陆鸣整理思路,开始分析。

  孟子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七二年至前二八九年。

  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国,就是孟子的祖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之门人”。

  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其受业于何人,自汉代以来颇有争议,一是认为师从子思,一是师从子上,一是师从子思之门人。

  朱熹云:“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谓子思之徒也。”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

  而且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的儿子)生卒年,鲁缪公的在位时间进行推算,孟子受业于子思是难以成立的。

  由此看来,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较为妥贴,也就是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答这道题目的时候,陆鸣引经据典,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和推理,形成最后的结论。

  写完第二张试卷后,陆鸣准备答第三张的《论语》,可就在这时候,他却听到隔壁考生崩溃的声音。

  “这什么题目,太难了!”

  “从来没见过这么刁钻的题目,不仅要引经据典,还要言之有理,真是过分!”

  “不!我不能放弃!我已经落榜了两次,我一定要中,冷静,冷静。”

  科举的题目越是刁钻,对复考的考生心理压力也就越大,有些落榜两三年的秀才更是艰难。

  “州试科举可谓是精中求精,即便是相同的题目相同的答案,只要稍微写错一个字或者标点符号,就会被减少分数。”

  “州试科举,最重要的还是心态端正,不可骄傲,不可躁动,不可烦恼,更不可生气。”

  “只有用平常心去答题目,才会有比较好的发挥,我可以的……”

  陆鸣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片刻之后,当他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眸中充满了明亮。

  第三张的试卷考得是《论语》,但是这张试卷没有任何题目,仅仅只有三个字——为政篇。

  顾名思义,这张卷子就是要把《论语·为政篇》一字不漏,一句不差的默写下来。

  这对陆鸣来说,简直就是个送分题,要知道他可是把整本的《论语》全部熟记在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