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8.名画:毕苏斯基在波兹南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去,都是一样。

  那时候,他们与毕苏斯基合为一体,最主要是因为毕苏斯基拥有着同盟国的支持。

  现在,毕苏斯基又拥有协约国的支持。

  按他们的看法,只要坚守下去,协约国必然会来者支援。

  就算打到最后要被苏俄人给俘虏或者杀死,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是为了保护波兰人民而死,是一种伟大的牺牲。

  然而毕苏斯基突然间提出‘让华沙士兵和人民死守于此,拦住苏俄人,他们则保存着实力撤到后方去。’

  这实在是难以接受。

  有不少军官就提出了异议。

  “我们应该跟人民同生共死,而不是抛弃他们!”

  毕苏斯基回应道。

  “如果你要死在这里我不会拦着你,但你要看清楚了,这里谁才是话事人,是我!”

  他决不允许任何人违抗自己的命令,即使是跟着自己一起走过来的袍泽,也是如此。

  双方就在这一层面上发生了分歧。

  基层军官是为了自己国家的人民,华沙城内的市民。

  讽刺的是,基层军官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保护都是因为毕苏斯基而激发的。

  那时候,一战还在打,他们都是为了避开沙俄或者德国的控制,选择了游击战。

  困难的时候,双方同甘共苦,却没想到如今成事了却分道扬镳。

  相对于基层军官,毕苏斯基则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自己的后路。

  他确实教导过基层军官们,要保护人民,带领着人民走向幸福。

  但他都只是口头上去说去讲,却从未讲过要怎么去做,如何去实现。

  到头来,基层军官们成为了新理想主义者,而毕苏斯基则沦落为了修理想主义者。

  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最终演变成分裂。

  基层军官选择留下华沙,跟华沙人民同生共死,抵抗苏俄hong军的进攻。

  毕苏斯基则选择离开,带走自己的所有家产。

  临走前,毕苏斯基跟这群自己所看不起的基层军官嘲讽道。

  “人活着什么都有,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基层军官回讽道:“如果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那我们跟沙俄人又有什么区别?”

  毕苏斯基面红耳赤,他绝不承认自己跟沙俄人一样,他是比沙俄人更加先进。

  很快,毕苏斯基离开了。

  基层军官依旧留在这里,但他们手上所能掌握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三千多人。

  即使加上民兵也就只有一万多人而已。

  反观苏军,那可是数万正规军,不单拥有大炮,还拥有可怕的坦克。

  这是一场必死之局,他们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然而,就在苏军已经到华沙城下时,却停下了脚步。

  几名苏俄士兵以使者的身份来到了华沙城下,为了表达诚意,他们放下了手上的武器,并且宣称,他们可以谈谈。

  谈什么?

  城内的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