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三章 等一道雷霆_气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乾清宫正殿。

  六个阁臣,七卿,外加一个大理寺卿,总共十四人,站在殿中。

  崇祯坐在龙椅上,翻阅着几道奏本,随后抬头看向一众人,道:“今天召集诸位卿家,是有几件事,要定下来,不能再拖了。”

  一众人微微躬身,他们都有预感,纷纷面色严肃,作聆听圣训状。

  大明的朝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系列国事大政上,失去了断事的能力,几乎所有事情,都向上推。

  这种看似是皇权无上,实则上,也是群臣推诿、甩锅,不肯负责的一种体现。

  崇祯看着一众人,坐直身体,面色威严的道:“第一,崇祯新政改革纲要,朕看过了,总体没问题,但不颁发,作为内部纲领。第二,对于六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改革计划,朕予以允准。第三,对于自天启以来的弊案,准许三司逐步、有序翻查。第四,允准内阁发布内外大政的方针大略,尤其是关于辽东。第五……最后……”

  崇祯一连说了十几条,最后一个,故意顿了顿。

  朝臣们轻轻抬头,迎到崇祯的目光,又微微低下,躬身不语。

  这些事情,朝廷酝酿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一部分是有共识的,很多却是争议不断。

  朝廷的阁臣、六部九寺,还有就是各级官员,都抱有种种不一样的观点,这些观点不断向上,就成了朝廷犹豫不决,争议不断的理由。

  这也是大明朝廷的一贯风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部寺的改革计划,呈报内阁的,都是简略,详细内情只有六部各寺以及崇祯清楚。

  这是崇祯不想扩大争议、争吵、争斗,刻意嘱咐六部的。

  崇祯注视着这群朝臣,目光坚定,道:“最后,关于试点的地方,放在山东。”

  朝臣们纷纷变色,吏部尚书王永光犹豫了下,出列抬手道:“陛下,山东……臣请陛下示下。”

  山东总体情况来说,相对平稳,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但相比于山西,还是差了不少。

  山西的人口,田亩,官场环境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最佳的选择。若是山西改革的好,顺势就能推向河南,陕西。而山东,就显得有些‘孤零零’,改革完成了,作用似乎并不大。

  崇祯看着他,余光扫过毕自严,李邦华等人,神色不动,道:“山西,朕另有考虑。山东最是平稳,即便出什么乱子,也不会很大,容易控制。”

  王永光听着崇祯的‘另有考虑’,心下思索:难道,陛下打算同时两省进行?

  以大明现在的状况,同时推行三省的改革是力有不及,但两省还是能做到的。

  “臣明白。”王永光这么想着,就退了回去。

  毕自严等人好像也想到了,紧张的神色放缓。

  阁臣们一个个站着不动,偶尔看向崇祯就低头。

  他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