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6章:乌蛮王_舌尖上的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怀仁知道再跟柴致祖说下去,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也许因为他被俘,柴致祖又想到了什么更好的主意,或者利用杨怀恩的被掳变相帮助了他来实施他的大阴谋。

  既然这密道和密室都不是柴致祖的,那么坐在密室里主位上那个一直不曾说话的缠头汉子,应该就是柴致祖在大理国找的合作伙伴了,也就是这里的主人了,或许他们在大理的阴谋,这一位才是关键人物。

  杨怀仁不理柴致祖的威胁,仰着头朝那缠头的汉子喊话道,“哎,把脑袋缠得跟印度阿三似的爷们,你是哪位?”

  缠头汉子自然是懂汉话的,方才杨怀仁和柴致祖的对话,杨怀仁也不断瞟了这汉子几眼,发现他好似皱着眉头认真听,猜想他应该听出了个大概。

  乌蛮王确实能听懂汉话,只不过汉人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他就不那么懂了。

  刚才他听着柴致祖和杨怀仁对话,也大致能听出来是柴致祖想拉拢杨怀仁,但杨怀仁似乎没有同意,而且还说了什么难听的话来反讽了柴致祖。

  可他们话里那些什么好鸟不好鸟,又什么蛋子不蛋子的他就听着头疼了,心说这帮汉人说话就是喜欢拽些让人脑壳疼的东西,听着就费劲。

  到后来杨怀仁跟他喊话,他也没听懂阿三是什么意思,只当是跟他打招呼,便笑哈哈地回道,“杨郡公的大名本王早就听说过,只是从来没想过杨郡公竟然还知道本王在家里排行老三,还真是让本王开了眼了。”

  杨怀仁听罢笑喷了,一口气没喘匀和,都笑咳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你听过我的大名,那你还真不一般,哦,对了,你是个什么王?”

  乌蛮王真以为杨怀仁是在称赞他见多识广,便得意地说道,“别看我们乌蛮部地处偏远,但你们大宋的事情,我乌蛮王还是小有所闻的,你便是大宋通远郡公杨怀仁,我没有说错吧?”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没错没错,我就是大宋的通远郡公杨怀仁。乌蛮王,话说来的就是客,我不远万里来到大理,也应该算是个客人吧?你看你还把我绑着,这难道就是你们乌蛮部的待客之道?”

  杨怀仁对柴致祖和乌蛮王的态度截然不同,也是出于类似于远交近攻的策略。

  他口中所说的乌蛮部,杨怀仁没听说过,不过从广义上来讲,古时候汉人喜欢对生活在偏远地区的部族统称为蛮。

  蛮这个词用来形容一群人,原来的意思是没有贬义的,表达的就是一种差异,一种不同。比如这些少数的部族,生活习性、信仰、文化等习惯都跟汉人不同,所以就称呼为蛮。

  而直到后来,特别是近现代,这个蛮字渐渐变成了一种贬义词,理解上越来越脱离了原来的语义,而是当做了野蛮或者蛮横无理中的蛮来理解。

  所以汉族人有时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