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不同的路(单)_山上种田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肉眼难见,唯有突兀见分拨两侧的白云留下些许痕迹。

  却是无人在意。

  陈屿到来,时间上稍晚——多耽搁了大半日功夫,他别下浮田独自去了广庸各处看顾一圈,化虹飞遁,主要瞅一眼自己投落的元神之种现状如何。

  顺道的,发现有一部分门派势力似乎收集了不少灵植,虽说无论保养还是利用方面都不得其法,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各方本能地参照古籍记载那般,只一个劲选些所谓桃木、檀木、玉石之类的物件盛装灵植,然而未曾封存法术的盒子不管如何材质,在天地大过滤的效应面前实难存留多少灵性。

  短短月余,据他观察已经有近两成的灵植出现枯萎迹象。

  剩下的同样状况不大妙,腐败枯朽迟早的事。

  “看来当初在大阵中存放的灵植还是有些过多,浪费了不少。”

  实际上,陈屿对这些收获了灵植的势力本抱有期待,毕竟是一种崭新植株出现在眼前,有着全新未知的药力,结果一个个奉若瑰宝,要么舍不得动用恨不能作为传世之物子子孙孙流传千百世,要么便是胡乱使用。

  东拼西凑一大堆所谓的“仙材”“天地大药”“仙根灵根”……总之,大锅烩后得到的只剩一团黏糊糊不堪入目的残渣。

  “山下人念丰沛,与青瓜不同,他们获得的灵植多以春黍、秋刀麦为主,夹杂几种异变不大的灌木野果灵植,这些灵植难以抵御人念,在磅礴汪洋冲击下灵性驳杂得更快,迅速就会溃散掉。”

  凡尘俗世不适合灵植生长,亦不适合修行。

  至少陈屿这一套修法在红尘中练不出大名堂,此间人念过于雄浑,破关觉醒第一日就得被涛涛人念洪流冲垮磨灭一切。

  他庆幸自己是在山上琢磨出的道路。

  否则就得面临更多掣肘。

  正如眼前的于启猛。

  ……

  对方还在沉思,道僮们离去,陈屿从结伴的两人边上走过,听得他们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无外乎这段时间自家师尊有些沉溺于前路探索,一时间都松绑了修课与管教,让男女道僮很是惊奇。

  两人未看见陈屿,而他也暂未去管神游八方、思如涌泉的老道士。

  径直朝着那栋四层楼阁走去。

  犹记得当初在这里有一道内景,钻入其中后收获了一只书怪,打碎从中捞取到一柄法尺,后来被他用掉,喂了元神。

  “几个月没来,不知有没有新添书册典籍。”

  进入楼中,余光扫过一角,有几枚萤石散落,蒲团跌靠在阴影中。

  这短时间对方就一直在这?陈屿不免摇头,为于启猛的废寝忘食感叹,确实不愧是求道心切的人。

  和他所想一样,是个肯下功夫的。

  “古往今来,求道修玄者无外乎有三:生老病死、久居人下、动荡离乱。”

  求长生、求权势、求僻静。

  但还有一类,如于启猛这种求玄只为解惑的,用对方的话说便是未知天地奥妙无穷,人有穷尽也。

  其实在有些时候老道士和陈屿颇有几分相似,两人都追寻着那一份未知,对天地万物的好奇推动他们向前。

  只不过又有区别,陈屿心中其实很怕麻烦,是个实实在在的懒鬼,而于启猛则不同,他之所以甚少下山,只是因为很清楚自己斤两。

  一个半百老朽,气血亏败,再无能力混迹江湖,干脆隐居修道养护心神。

  于道门如此,于天下亦如此。

  “这是个不甘寂寞的,求道有成后必然会做出些事来。”

  实际上陈屿不知道,即便还未真个练出名堂,老道士也尝试着联络各方,靠着老脸借了一大笔账来帮助自己钻研。

  楼阁中,他仔细翻看,新进的书卷不多,只是有几张草纸落在地上,陈屿捡起后大致瞄了眼。

  咦

  看着上面细密的图文,他神色缓缓变幻,眼中渐渐多出几分兴趣。

  刚才倒是未细看,于修行已经摸索到这一步了么,而且最近的记录,似乎成功了一半

  他走出楼阁,视线看向盘坐草蒲上的白发老道,一时间兴致勃勃。

  陈屿有预感,这趟或许没白来!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