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伤肝(求评论!)_山上种田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有进展。

  于是就只剩一条路,补肝。

  还是那句话,是药三分毒,所以他只打算找些轻缓些的,药效不激烈,润物细无声中对肝脏产生滋补效果,缓解压力。

  养杞方?六神清毒散?东元九宝汤?

  翻阅记忆,他很快锁定了目标。

  ……

  杂物间,一处木架上。

  陈屿取下木盒,打开后从里拿出一叠书册。

  当首有三字:药王经。

  口气很大,实际只是一本记录药草的册子,且记录其中的大都常见,据传是二代观主带回来的,放在藏书室中。方便观中道士们学习后入山寻找采摘。

  藏书室?

  这里就是。

  十多年前老道士接过观主位,道观一日不如一日,门徒弟子稀少,经书久无人打理清洁,渐渐大都入了虫腹。

  藏书室也名存实亡,再后来索性被改做了杂物间。

  这盒子里都是之前还剩下的一些保存较好的经文书册。

  陈屿两月前翻看过,基本都无了。

  只剩下一本记录药草的《药王经》和一本道门闲谈《云生重楼》。

  后者讲得是某个名叫云生子的道士奇遇之下到了一个叫重楼的地方。

  和聊斋里的某个故事很像。

  前身和老道士除开武学天赋外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自然不会重视这些杂物。

  还是他到来后清理了一番,将木盒洗净晾晒,书册也翻晒了几次,这才保存到了现在。

  哗——

  轻轻翻到中间某部分,呈现出一页黄纸来,上面画着小人,录有文字,但陈屿看向的却是旁侧角落里的几行蝇头小字。

  一种名为芦参膏的养肝药方。

  芦参膏并非什么神药,配方更是广为流传,否则也不会记录在《药王经》这样的通识书册中。

  除了这道方子,还有一则也被他另眼相中——云龟伏鹿膏。

  只是后者需要用到鹿茸和桂苓。一个找不到,一个不认识。

  都只能去山下采买。

  “这么一看,还是芦参靠谱些。”

  芦参前身认得,记忆中采过,不是太名贵,生长在青台山后的一片凹地中。

  那里林木茂密,蚊虫滋生,听闻数十年前还有虎豹出没。

  不过前身那次去时没遇到,应该要么被猎户捕杀殆尽,要么适应不了环境改变去了别处。

  只是若要去那深山里采药,该有的准备却是半点儿不能少。

  走出门去,望了眼天。

  最近萍雨不断,阴晴难测,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再去。

  至于最近,便只能减少行功次数,这样才能让灵液滋养和身体自然恢复跟上他对肝脏的刺激速度。

  打定了注意,陈屿反而没了那股时刻萦绕的挂念,心头一清,好似放下了某种欲念,连带精神都隐约活跃了几分。

  呼——

  长出一口气,行功之事即定,接下来就得给自己找些事做,免得又开始东想西想。

  “对了!”

  也是这次翻看药经提醒了他,自己还有一副药剂没配!

  “这脑子,一天天在想些什么。”

  白云散的药材买回来都许久了,一直空置着,虽然都是干制的不担心损坏,但一来二去沉迷其余事的他反倒险些遗忘。

  不过转而一想,自己最近练功进度不慢,比起刚开始那会儿要快太多,所以采到橘银草时心心念念的白云散到了现在都快忘掉。

  而且实话说,记载中这则药方配出来的药散说的是对锤炼云鹤功有不小效果。

  尤其内服外泡后,外练内练都能得到长足长进。

  但他怎么想都忍不住怀疑,这东西真的能有灵液好用?

  反正现在记起,他便去了里屋,将所有药材拿出来,同时取了代代相传的那两口药鼎,以及一枚石捣,开始研磨,准备配出来试试成效。

  我总觉得我要说什么来着……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