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字历史_玄幻之神文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gSignuseintheseventhmillenniumBCatJiahu,HenanProvince,China一文在英国Antiquity杂志发表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后,引起国内外一些媒体的关注,国外感兴趣的学者在《科学网站还进行了讨论。蔡运章、张居中《中华文明的绚丽曙光——论舞阳贾湖发现的卦象文字分析[1]: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易学里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汉字。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朱琚元(彝)副研究员与曲木约直(彝)副研究员,曾亲自到郑州与舞阳考察,逐一对应释读,认定它们是路南古彝文[2],认为古彝文保留了原始汉字的系统,认为彝族是中原战争里古华夏族外迁的一支人群的独立发展。

  双墩刻符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刻划符号,丰富多样,就同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惊人。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3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聚集蚌埠,就“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暨早期文明起源”展开研讨。众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双墩刻符反映了早期双墩先民的生活形态,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源头之一[3]。

  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青墩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江苏省青墩遗址,距今5000年前,有数字刻符。

  庄桥坟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桥坟遗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连字成句了。

  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约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

  陶寺朱文

  山西省襄汾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