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零五章 时代不同,规矩也要变一变(求推荐,求月票!)_从戏曲大佬到天王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捂着嘴偷笑。

  裴琰之说道,“因为过去的时候,旦角都是男人扮的,戏班子里很少有女人,所以一群大老爷们在后台也无所谓,有的人就光膀子直接勾脸,但是旦角不允许,因为虽然你是男人,但是化完妆之后,你就是女人了,所以不管多热的天,旦角必须要穿一件水衣子,不能光膀子,但是现在就没有这个说法了,毕竟基本上旦角都是女同志了,而且后台女同志也很多,也没有谁会在后台光膀子化妆的,所以,这个规矩,慢慢的也没人提了。”

  裴琰之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京剧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创新,也许有些人知道,我们京剧界的最高奖项,梅兰方奖,每五年颁发一次,而且这个奖项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就是获奖者必须要有自己创新的剧目,否则的话,你的水平再高,你的威望再大,也拿不到这个奖,我老生的师父韩平正先生在之前跟我提过他获奖前后的心态变化。

  韩师父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尤其是在艺术上,非常的保守,在怹三十多岁之前,几乎一直在唱我们马派的那些老戏,虽然大家都说怹继承了我师爷的传统继承的很好,唱的也好,演的也好,但是怹跟梅兰方艺术奖一直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我刚才也说了,你要想拿到梅兰方艺术奖,你必须要有新创作品,而怹觉得,自己连马联良先生的作品都没有琢磨透,怎么可以去创作新的作品,直到怹四十岁的时候,他忽然想要做一件事,因为当初我师爷马联良大师根据《搜孤救孤》改编的《赵氏孤儿》,临终之时,一直心中耿耿于怀,说这出戏怹还没有做到最好,希望我师父能够继续努力,将这部作品给弄的更加完善。

  我韩师父从那时开始,历经了三年的时间,融汇了谭派,余派,高派这几派的唱腔唱法,将其中怹认为合适的东西融入到了《赵氏孤儿》中,而且重新安排的其中的一些唱腔,动作,甚至连服装全都大改了一遍,整部戏共十四本,里面有八本都有程婴,人物扮相,从中年到老年,从头上到脚下,穿戴什么式样、颜色,才符合人物身份和观众美感欣赏的需要;唱腔、话白的语气、声调怎样;怹又根据情节和人物情绪,设计了不同的八个上场和八个下场:使什么身段,怎样运用手,眼、身、法,步,才能完满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在什么身段里用什么锣鼓,来烘托人物感情和舞台气氛。

  最终,三年之后,新版的《赵氏孤儿》在马联良先生的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在京城梅兰方大戏院上演了,结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我师父也是在之后的那一届梅兰方艺术奖中拿到了这个奖项。”

  台下的观众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