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棉花糖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

  不怪他们想得多,小姨一直没生儿子,老家那边亲戚里,说什么的都有,也就是离得远,不然赶上过年,叫他们过继一个的人能如过江之鲫。

  两个人的印象里,姨父只是一个有点凶有点严肃的人,加上所处的环境,自然而然觉得小姨在丈夫这里是会受薄待的。

  尤其是王成高还知道件事,没敢大过年说出来找晦气,叹口气说:“以后咱们给小姨养老。”

  要王成天说,家里哪个亲戚都好过亲爹亲妈,像他二伯就很好,不过二伯母……人之常情嘛。但姨父就不会,外冷内热一个人。

  他比哥哥想得少,说:“行啊,等我工作,灵灵也该上大学,到时候家里就宽裕。”

  反正小姨还不到养老的年纪,他们还有大把日子可以挣。

  兄弟俩这边在说,那边夫妻俩也在说,方海骑自行车带媳妇,说:”他俩怎么老拿那种眼神看我?“

  哪种?怎么说得孩子跟什么奇怪的人似的。

  赵秀云不高兴,说:“瞎说,我看好好的。”

  心眼偏的,没边了。

  方海嘀嘀咕咕说:“我看你对成高好过我。”

  “月子里我就带着的孩子,除开我生的两个,普天下对他是最掏心掏肺了。”

  那年赵秀云自己也是个孩子,但帮亲大姐带儿子,怎么带也不过分,她几乎是把所有对姐姐的感激都倾注在成高身上,后来对成天就没有,更别提灵灵了。

  方海也知道这个,撇撇嘴没说话,心想幸好是只有俩姑娘,她是对着哪个孩子都肯付出,自家的别人家的,都惦记着,一个年数她过得最忙。

  他把自行车踩得飞快,到菜市场一看,直接撸袖子,这人多的,岂止是外滩,三个外滩的人都有余。

  往年这一天大家顶多去挤菜站肉站,排着队勉强有秩序,今儿是乱成一团,人家全是挑着担子来的,挤得不行。

  但凡人多,赵秀云赶紧把钱包给男人,说:“你拿着。”

  方海放好,夫妻俩一块往里挤,一个挑,一个提东西,就是付钱的时候格外不方便。

  他们来得不能算太早,也不晚,大部分肉菜都是买得到。

  赵秀云买菜也不忘别的,眼睛扫过去说:“价格比菜站肉站贵一点,但是不收票啊。”

  冬天新鲜菜供应少,有时候也得凭票买。

  这又是新现象,值得写一写,赵秀云心里把初稿都打好。

  她在做民生新闻上格外有一套,一位老教授特意夸过,说:“新闻不是脱离大众,是为群众发声才对。”

  为此方海曾经很不解,在他的概念里,不说打仗还是别的,起码得是大事才能上新闻吧。

  不过他但凡不懂的事情,自己就归结于“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吧”,也不用人解释,就能圆过来。在他这儿,“大学生”三个字好像能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当然,偶尔也有意外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