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章 能挖吗?_1991从芯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和老张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这也算得上历史必然性的一种表现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有远芯在,有苏远山在,这一世的德远半导体,不会再像前世的中芯那样到处顾忌。

  苏远山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制程烧出来。

  //关于中芯的几代目的八卦,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懒得搜的,就等我有空的时候写一下。

  ……

  在路上寒暄了几句后,邱慈耘便重新坐回车内前往厂区。

  目送邱慈耘离去,张汝金回头来望向苏远山,郑重地道:“不到万不得已,我还是尽可能地在德仪干到97年。这不是我想拿退休金,而是考虑到要和德仪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这三年,我会尽可能地想办法留在这边。”说着张汝金便笑了笑:“其实要留下来也好办,只要我们不断扩张,不断建厂就行了。至于微米工艺,可以考虑让德仪以技术折算增资股份。当然,这个还是得靠你去谈。”

  “……好。”

  既然得到张汝金肯定要留下来的答复,苏远山也轻轻松了口气。

  苏远山又道:“要建厂没问题,资金需求可以由远芯注入,也可以公开融资。但没有熟练工程师怎么解决?”

  “高级工程师负责攻关制程,普通工程师负责生产流程。高级的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普通工程师则是可以通过培训来满足需求的,因此建厂只需要提前招募和培养普通工程师就行。”张汝金笑道:“主要是开头难,只要我们现在脚下这个晶圆厂正常运转起来了,一切就好办了。”

  苏远山恭维道:“这方面还您是专家。”

  张汝金笑着摇了摇头:“呵呵,只要工艺成熟了,培养普通工程师还是很容易的。难点还是在制程、工艺的突破上,必须要有优秀人才来带领他们,在无数个细分的领域进行技术突破。现在的半导体行业和国内的情况,是没有时间给我们摸索和试错的,只能引进优秀的人才。”

  苏远山深以为然。

  目前国内无论华晶,还是首钢NEC,还是贝岭——真正有制程突破“愿景”的只有华晶一家。注意,这还仅仅只是愿景,而不是能力。

  坦白说,国内落后的代数太多了,就算有永川半导体这样的老牌单位打底,华晶也无法跟上制程的迭代,就更别说华晶还穷得一匹了。

  再加上908当初是以贷款的形式给的……因此华晶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盈利,而非提升制程。

  要知道,搞制程这玩意,那可真的全靠钱,靠一张张光罩,一片片晶圆来烧,才能烧出来的。

  当然,由于远芯横空出世,国家也对华晶提供了扶持——而且对华晶的扶持,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纳了苏星河父子俩的意见。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权威,苏星河教授的意见在国家对半导体的规划上很受重视,他一直很认同儿子的看法,就是国家一定要扶持半导体行业,而且还必须集中的扶持!

  于是国家便在多次考量之后,最终决定加大对华晶的直接资金投入,并且和远芯达成默契——即制程由“财大气粗”的远芯来负责突破,华晶则重点进行规模扩张,完成低端芯片的国产化。

  而对远芯的扶持则表现在各种政策、税收的照顾,以及外汇的倾斜上。

  “所以,该引进的人才是要引进,特别是那些潜在对手的技术骨干。”

  张汝金笑了笑,继续道:“至于薪水问题,我想了想,引进的人还是以期权为主,薪水为辅。同时设定资历和年限的奖励池,这样无论是挖来的员工也好,还是大陆员工也好,都对未来有所期待。”

  “嗯,而且还得定下薪水保密规矩。”苏远山想到后世很多公司都不准问薪水的规矩,自嘲地摇了摇头。突然他微微一怔,想到张汝金那句“潜在对手的技术骨干”。

  “张叔,你听过积电有个叫梁孟嵩的没?”

  张汝金略一思索后点头:“听说过,邱慈耘的校友师兄,伯克利的。”

  “能挖吗?”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