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1 京察、表现_锦绣官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虽然只是吏部左侍郎,但他性情孤洁,向来不肯拉帮结派,本身为人耿直清廉,所以由他主持京察大计,兢兢业业者反而心安,浑水摸鱼者却怨声载道,只因求告无门,有礼都没处送。

  林重阳几人觉得京察应该跟他们没多大关系,毕竟去年刚进翰林院,第二年就赶上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基本也就是走个过场,结果还是维持原样,不会破格提升也不会打压的。

  所以他们一切如常就好。

  不过他看得出谭赟、张学士、李源等人非常着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忙于跑关系。虽然他们做得隐秘,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林重阳自然也能知道。

  京察前半年是跑关系、使绊子的时间,言官们会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弹劾奏章会作为京察依据,而弹劾最晚日期截止于十一月三十,过期不算,以免有人会临近京察烂告,同时也避免弹劾日期过长人数过多,导致最后科道官拾遗人数不足。

  但是也有人会借机投递匿名揭帖诬告本衙门有竞争力的同僚,这样就可以将别人踩下去自己升上去。

  这都是他从沈之仪那里听来的八卦消息。

  除了弹劾的奏章,京察的另外一项依据就是吏部发下来的访单以及本部堂官对下属的考评。

  去年冬天的时候,吏部给科道言官们下发访单,以其风闻奏事的权力来填写访单上人员的访评。不知道为什么林重阳也领到一张,填写的就是翰林院几位学士的。

  翰林院除了李固因为有吏部右侍郎职务可以自陈,其他翰林官都需要经过京察,自然也在被填写之列。

  哪怕他和谭赟有过节,访单他也没有说不好的话,全是很中肯地评价谭赟的能力。

  实话说,谭赟工作有能力,亦博学有文,做提学的时候政绩突出,所以林重阳根本就没想过要背后使坏,他也不屑于如此。

  不过显然有人误会了,否则也不会一个劲地给他白眼--从这点看谭学士心胸还是不够开阔,林重阳倒是不怕他的,反而尽量避免冲突。

  所以二十一上衙以后他照旧领着原班子进行《仁宗实录》的收尾工作。其实假期的时候他已经领着冯顺等人基本编完,如今要完成装订,还有备份。

  他虽然没有明说,却也想在京察的时候给李固以及自己等人增加一些筹码,尤其是陆延和赵文藻等庶吉士,编纂先帝实录工作做的好,在皇帝那里也会挂上名号的,这也是一大政绩。

  就他自己来说倒是宁愿外放或者去各部历练,也不想只在翰林院内部升迁,本是科举鼎甲出身,最高的学历,却要一直养在翰林院,哪怕以后从翰林学士晋升六部堂官,也没有太多实际经验,除了清贵,反而被六部有司官员们排挤轻慢。

  高学历的被人诟病少经验,低出身把持政府基层实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