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数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年的明朝,算不上短命。

  整个明朝,犹如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M,永乐、宣德时期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它的标志就是震惊世界的郑和下西洋,被西方学者赞誉为

  “发现世界”的壮举。此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万历第一个十年,由于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改革,出现了万历中兴,使得万历时期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富庶强盛的时期,缔造了明朝的第二个高峰。

  但是好景不长,皇帝为了消除张居正

  “威权震主”的影响,彻底否定了张居正的政绩,甚至以为他是

  “专权乱政”、

  “谋国不忠”。于是乎,万历后期政坛高层忙于朋党之争,忙于

  “窝里斗”,国事急转直下。到了天启时期,皇帝昏庸,朝廷大权落入大太监魏忠贤之手,形成

  “阉党”专政的局面,正直的官僚不是被革职,就是被杀戮,政局腐败透顶。

  朱由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继任皇位的。他严惩魏忠贤及其党羽,清查

  “阉党逆案”,为遭受

  “阉党”迫害的官僚平反昭雪,拨乱反正,希望再次营建一个中兴局面。

  然而时势已经大变,东北的清朝羽翼日渐丰满,明朝与清朝的战争屡屡败绩,满洲铁骑多次越过长城要塞,威胁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造反大军,已成燎原之势,驰骋中原。这两股势力,都想取明朝而代之。

  大厦将倾,狂澜既倒,崇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上演了一幕亡国的悲剧。

  在这一幕悲剧中,每个人都在演出悲剧,皇帝以悲剧谢幕,大臣们也莫不以悲剧收场。

  大明王朝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而且亡在一个颇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手上,不仅明朝的遗老遗少,甚至清朝的顺治皇帝,都扼腕叹息。

  其悲剧性就在于,并非亡国之君的朱由检演绎了一幕亡国的悲剧。平心而论,朱由检在明朝诸帝中,绝对不是一个昏君,说他出类拔萃,也毫不为过。

  他上台以后,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由于问题积累太多,内部早已蛀空,颓势难以挽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巍峨的王朝大厦,轰然倒下。朱由检本人以自缢的方式殉国。

  这样的情节,怎不令人黯然神伤!它以悲剧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

  我把这幕悲剧的细节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来,目的是给予读者历史固有的深邃启示,并非只发思古之幽情。

  就好像我们观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那样,不必站在哈姆雷特的立场上,而是以超脱的眼光来远距离观察历史。

  19世纪独步欧洲史坛的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一大贡献是把历史学变成一门科学。

  他的名言——历史的叙述应该是客观的、冷静的、无色彩的——是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