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虑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国剿匪局势彻底崩坏。

  在这样已然不可挽回的颓坏局势下,杨嗣昌的悲剧命运,其实已然注定。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奇袭襄阳,杀襄王朱栩铭,接连两名重要藩王被杀,让朝野一片震动,对这位杨阁部的攻讦笔伐,堪称排山倒海。

  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杨嗣昌忧惧交加,旧病复发,为免死于牢狱,最终服毒自杀,这位在明末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杨阁部,结束了跌荡起伏的一生。

  “杨爱卿,登州镇总兵官李啸,擅自诛杀四名指挥使一事,杨爱卿可曾知晓?”

  崇祯待杨嗣昌起身后,便急不可待地向他低声问道。

  杨嗣昌见是崇祯问及此事,心下却不觉一抖。

  原来,李啸在诛杀完四名指挥使后,曾立刻向兵部汇报了此事。

  他在信中说,因为这四名指挥使图谋作乱,自已幸得及时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才发兵将他们诛杀,并将这四大卫所的原有势力一并铲除。此事因事情紧急,故来不及禀报朝廷,若兵部不信,可派人前来查问。

  李啸的这封信件,让兵部尚书杨嗣昌在看完后,大大心惊肉跳了一番,随之叹息不已。

  他没想到,李啸出手会这般狠辣果决,竟是一副完全的先斩后奏的姿态。这可是正三品的大明武官啊,李啸也不向朝廷事先禀报,就这样说杀就杀了?在当今皇帝这内心多疑、心胸狭窄的个性下,李啸这般行动,只怕会给他自已招来大麻烦。

  杨嗣昌也暗地考虑过,李啸这般做,是不是真的象他所说提那般义正辞严,还是暗藏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私人野心。

  那么,自已要怎么对待李啸呢?

  要把他这件事,去向皇帝如实禀报么?

  杨嗣昌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决定先把此事悄无声息地压下去,不去向皇帝报告这件让李啸形象大降,以致忠诚度都值得怀疑的事情。

  因为,杨嗣昌认为,现在四名指挥使皆已身死,部下势下业已被李啸铲除完毕,在生米已做熟饭的情况下,再去深究此事,其实殊无甚益。

  而现在,为了实施自已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杨嗣昌一直苦于兵力不足,他早就在想着,要从李啸处抽调兵马,前往山陕或湖广等地清剿流寇,若为这事与李啸闹僵的话,却是有些不值得。

  再说了,相比李啸诛杀四名小小的卫所指挥使一事,现在湖广及山陕等地肆虐的流寇,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才是最可能致大明王朝于死地的掘墓人。若放着流寇不对付,倒去惩处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的李啸的话,未免一来寒了将士之心,二来也有本末倒置之嫌。

  令杨嗣昌没想到的,现在事情过了快一个月了,锦衣卫还是把李啸擅自诛杀四名卫所指挥使一事给报了上去,看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