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抉择(第三更!)_我在明朝当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箓大典结束后,朱见明开始征询考生的去向。

  考核头名任伊自不必说,道箓司早就拟好她的去向,不日就要赶往南京国子监任学正。

  国子监前身乃是昆仑墟,为道教三大祖庭之首,后太祖皇帝改为国子监,从此昆仑墟从一个独立的道场,成为了朝廷的专属衙门。

  在民间对于国子监有一个评价,称其为:大明官员储备司。

  但凡从国子监走出的修道之士,无一不是中枢、地方的要员。

  一入国子监,从此青云直上,入朝为官,那是板上钉钉。

  国子监中最高的官职为正四品祭酒,其次为正六品司正,再往下是正八品五经博士和从八品助教,最后就是正九品学正。

  别看国子监的最高官职只是正四品,可他们却是大宗师,在道之一途上各有成就,或为大法师、或为炼丹师、或为炼器师、或为符咒师。

  能得到这些称号的,都是在此道上建树颇高。

  考核的次名及以后名次,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选择。

  一是返回师门,等待朝廷的科举。

  大明的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的范围是州,乡试的范围是省,会试的范围是全国,至于殿试是只有通过会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

  这个时空大明的科举有些许不同,唯有通过道箓司考核的修道之士才能参加。

  通过院试的道士,称之为秀才,有机会成为所在州县的历目或主簿。

  历目和主簿都是正九品官职。

  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道士,称为举人。

  举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参加会试,二是进入州县任职。

  举人能够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人称为贡生,只要成为了贡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任学正。

  也只有贡生或者学正才能参加殿试。

  殿试有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

  只要获得了进士出身,那就是真正进入了大明的朝廷,会得到道箓司的重点栽培。

  殿试二甲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州府道箓司任职,三甲同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县道箓司任职。

  道箓司乃是大明朝最重要的部门,进入此衙门,前途无量。

  如峨眉县道箓司的青衣使和紫衣使,都是同进士出身。

  至于殿试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自有皇帝亲自委任,此处就不详表了。

  通过县道箓司考核之后的第二种选择,则是进入县道箓司衙门,任一名道灵卒。

  道灵卒是道箓司的正规编制,有平定妖患,缉拿邪道,安抚百姓的职责。

  如果道灵卒表现出色,还可晋升青衣使、紫衣使,走上区别朝廷地方和中枢官员的另一条路。

  不过,此路的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