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6 章_宋穿之东坡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端午过去了,一家人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王方这几天在和族里商量扩建族学,收些外姓子弟,福泽乡里的事情,王氏族学原来就有两个老夫子,都是落第的秀才。不论学问如何,两人的人品在青神都是很受认可的,况且科举一事,不光看学问,有时也看时运,看考官,看天气,端看有多少名扬千古的文豪在科举上折了腰就知道了。

  作为乡贡进士,王方在族中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地方私学养成的士人,经过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会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未能擢第者就称为“乡贡进士”。王方在整个青神镇都是有名的,说到王家,都会赞叹他们一家三兄弟有出息,一个比一个读书聪明,若是王方坐镇,必定有许多人想进他们王家的族学。

  但族学终归是族学,优先考虑的肯定是王家人,其次是王氏姻亲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再扩大范围,恐怕会遭人嫉恨,反而不好了。毕竟当地还有别的私学,夫子以收受束脩维生,大的乡镇也会有善人捐建的学堂和书院,州府还有官学。

  大宋文风阜盛,人皆向学,普通人家但凡稍有余力,都会让家里孩子读两个字,或有天赋者,举家供之,一朝得中,荣归故里,都是美谈。更何况四川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蜀锦华美,蜀绣难求,川地又少战乱,人多富庶,好学之风颇盛。士绅之家甚至常置法律文书,务求州官为政以法,不为贪官污吏所蒙蔽,因此常有“蜀人难治”之说。但蜀地人才辈出,亦归功于这样的文化环境。

  王氏的族学离王家不远,在瑞藻桥另一头,是一个三进的小院子,白墙黑瓦,院子里种着几丛修竹,宽阔的中庭对门的地方放着一道影壁,原本雪白的墙面因为经年日久渐渐有些发黄。绕过影壁进入内部,宽阔的正厅中央悬挂着孔圣人像,下头的书案上摆放着一条半尺宽的戒尺,用以告诫学生,然而并不常用,因为这里的夫子性格敦厚,孩子们也还小,若学生在学里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夫子们会直接告诉家长,由家里管教。

  再进去就是东西两个相对的教室,整整齐齐地摆着二十来个条案,最前面放着一张稍大的条案,摆着文房四宝和一套茶具,是夫子专用的。

  王方对族学的环境十分满意,待定好了来上学的人选人数,王方又想到了家里的几个孩子。他已经趁着闲暇时间考校了王瑾和王瑜的学业,发现十岁的王瑾甚至还不如七岁的王瑜,王瑾性情浮躁,不喜读书,王瑜却偏偏相反,只字片语都能研读半天,在掌故典籍上用功太过,写出来的文章雕饰太过。如今文坛颇有溯古之势,几位文坛泰斗近年来新作的文章也是平易自然,他瞧着这像是唐代韩、柳二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