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八章 分兵_明末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了这道含含糊糊的圣旨,众将都迟疑起来,这皇上到底是想干什么,既要我等上阵杀敌,却又把我们的手脚给绑住,不让大军离开京城太远,这不是开玩笑吗?哪有这么打仗的?

  众人当中只有卢象升和庞刚少数几人听明白了,崇祯这是不想让朝廷大军离开自己的视线,害怕鞑子再次包围京城,同时也是害怕大军失去控制,想要把这支兵马紧紧抓在自己手中的直接体现。

  庞刚叹了口气,暗自摇头,崇祯虽然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这种多疑猜忌的性格一直伴随着他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估计这也是和他少年时并没有受到系统的皇家教育有关,心胸比起上一任天启皇帝和万历皇帝来可是差远了。

  比如历史上崇祯当政时期在短短的十七年间如走马灯般换了五十二任内阁,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崇祯主政期间,每一届内阁的寿命只有不到四个月的寿命,这在后世的人看来只能用开荒唐来形容。

  在这十七年里,崇祯还撤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在庞刚看来。如此频繁的换血,除非崇祯有它老祖宗朱元璋或者是朱棣这般铁腕手段或者非凡的帝王才能,换一个人这般胡闹只能把大明推向毁灭的深渊。而且崇祯的多疑性格也使得他把监军这种制度发扬得愈发的光大,连行军打仗这样的军国大事也要派只会捞钱的太监来制衡主帅,真是可悲可叹。

  听完了圣旨,原本心情因为庞刚那一出而心情非常恶劣的高起潜顿时好了许多,他轻哼了一声对卢象升道:“卢都督。皇上的圣旨您也听到了吧,皇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您还要坚持率领全军外出迎击鞑子么?”

  卢象升强忍着怒气道:“那依高公公之意又当如何?”

  “依咱家之意嘛。”高起潜想了想眼珠子一转说道:“这样吧,咱们十万大军在这里人数太多,粮草供给也不容易,咱们不如分兵如何?”

  “分兵?”高起潜此言一出。不但众将齐齐愕然。卢象升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几乎要骂了起来,分兵,分你妈的兵啊!别看现在清兵正在四处分散袭扰河北,但卢象升可以保证,只要他们分兵的消息一传出去,原本散开的清兵立刻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把分散开来的明军包围然后吞掉!

  但是老话说得好,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卢象升自然也争不过有皇帝撑腰的高起潜,眼看分兵之事已成定局。

  庞刚冷着眼看着高起潜在一旁如同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