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二章 换将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经角力,重庆方面终于定下了远征军的领导班子。蒋委员长亲自委任第8军军长郑洞国为驻印度军司令官,委任新38师师长孙立人兼任驻印军参谋长,原2oo师师长戴安澜转任新22师师长并兼任驻印军副司令。原驻远征军副参谋长罗又伦受到雷多兵变的影响,现改任新22师参谋长。

  据重庆那边传来的小道消息说,孙立人来印是伦敦方面点的将。

  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在给印度总督维克托?霍普侯爵的汇报材料中对老孙的指挥能力赞不绝口,他直言不讳的声称,英缅部队之所以没有在缅甸全部溃灭,就是得益于孙立人的新38师。所以,如果非要挑选一名中国将领协助英军防守印度,孙立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戴安澜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来转任新22师全是因为机缘巧合。

  军委会想到的第一人选本是6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邱清泉,新22师本就是在人家手上建立起来的。老邱是武将也是文人,早年间曾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从军后又留学德国,在柏林6军大学受训,端的是能文能武。问题在于,邱清泉“疯”名在外,打仗的时候不要命,平日里起火来要人命。上头生怕他会和外国友人起什么冲突,把天捅个窟窿出来。

  权衡再三,蒋委员长最终选择了让戴安澜来统带新22师,毕竟老戴在缅甸战役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守同古、复棠吉、战八莫,浴血千里。先是为大部队安全入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又替全军断后,为主力部队在国境线设防创造战机。指挥能力在国内外也有目共睹,连《泰晤士报》都对他赞不绝口。

  仔细算下来,其实前远征军司令罗卓英是最大的输家,在转任一个多月的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后,就被美国人赶回了国内。

  史迪威认为,罗卓英压根就不会打仗,在处理雷多兵变的问题上也“像政客多于像个军人”,所以罗副总指挥连同他的副总指挥部被美国方面完全架空,无兵、无粮、无饷,几乎与庙里的泥菩萨无异。几经讨价还价后,上头索性免去了罗卓英在驻印军内的职务,算是对事情做了个了结。

  走的走,来的来,汀江机场整日里人声鼎沸。走马上任的,自然春风得意;至于等着回国的,不管是官还是兵,隔着老远都能感到他们心里的哀怨。当然,也有例外的,廖耀湘就是其中的一个。

  被驻印军扫地出门以后,廖耀湘径直带着手下弟兄投奔了赵诚。里里外外好几十口子人呢,没有军官的身份,甭说坐飞机回国,就连衣食住行都没着落。大家伙一合计,干脆吃大户去得了,反正他老赵家大业大,横竖都吃不穷。

  十几年的行伍生活下来,廖耀湘的恢复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