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八章 秋、冬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沙来的犹太人中,曾经在发电站、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医疗机构工作过的人很多,这得归功于老管家救人的同时没有忘记对他们进行甄别。所以除了孩子和老人以外,可用的人几乎占到七成。至于半路上加入的那些人中,有一技之长的也有不少,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足有几十个。

  托希特勒的福,东川这头居然凑齐了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师资,东川医院由于有了大批波兰、法国医生的加盟,医疗水平在国内无出其右。现在连昆明城的老外都会坐车到这里就医,有人评价说,东川医院放在巴黎或者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也是一流的。

  遗憾的是,虽然这一批难民到来以后,东川这边犹太人达到了三千三百多,此外还有三百多非犹太裔的波兰人和法国人。可是部队急需的军事人员并不多,炮兵四人、坦克兵两人、工兵两人、空军地勤人员七人。

  但是,数量少比没有强的多,尤其是空军的地勤,培养起来不比培养飞行员简单多少,没有他们,就算有飞机和飞行员照样形不成战斗力。

  犹太人自己定的规矩:东川社区里不养闲人!?孩子们进学校,工程师进工厂,能干活的各司其职,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培训后再分配任务。

  有大批可用的人手加入,赵诚走路时都觉得轻松了不少。难民们还带来一个消息,仰光港口现在至少堆着五十万吨物资等待运输,这让赵诚对之前将物资囤积在腊戌至边境一线的决定非常自得,什么叫有远见的领导人,找面镜子看看自己就成。

  从德国来的武器在滇缅公路重开的当天就运回了国内,东西并没有全运回东川,一千支驳壳枪、一万支勒贝尔1917m16步枪、三百支m40冲锋枪,二十四门七五小姐、二十门八一迫击炮、三十门六零迫击炮,还有配套弹药,都留在龙陵那里。

  赵诚猜的没错,张伟的部队果然被安排在二线。家里抽调的五百老兵和两千四川刚招来的壮丁已经到达新驻地,张旅长自己还在当地招了一千多人,彝族、白族、傣族、佤族都有,兵员素质还凑合,唯独语言问题是个大麻烦。可以想象,军营里到处都是各种乌拉乌拉的方言鸟语,不同民族的战士之间连交流都成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弟兄们连班长是准备请自己吃饭还是掏大粪的命令都分不清,指挥打仗更是扯淡。

  没办法只能一边训练一边进行学习,银元加军棍,张伟还想出来一个损招,吃饭、拉屎、领给养,什么都得官话说出来才行。因为英镑持续走低,缅甸物价也比之前便宜不少,充作肉食的牛也比之前多买了两百头。张旅长活学活用,官话讲的最好的十个战士,每人奖励一头牛,四川籍的战士不要活牛,可以直接折成钱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