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神奇的土壤(10粉的加更)_重生空间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过新疆乌鲁科萨的人都知道,当地的土壤盐碱化严重。

  新疆刚解放时,垦荒的兵团来了一车又一车。

  老一辈的维族人还记得,那些穿着墨绿色军装来的年轻人,专挑那些平整大面积的荒地。春天到了,他们就打水井,引来了天山南麓的雪水,在盐碱地上浇水以降低土壤的碱度。

  随后在种植上了整片的油菜花,改良土壤,过了夏天后,一排排的油菜花被打稻机齐排割下,再种上了油葵当绿肥。

  太阳晒着,土里的盐分就跟头皮屑子似的,浮在了土上,被人刮去了。

  再借着是各类绿肥、牲畜肥料、秸秆,经过了整整一代人,只把那些墨绿色的军装褪成了灰绿色,甚至是灰色后。

  土地才真正谓之为土地,可以繁衍生养,生生而不息,勤劳的当地人就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上了棉花、葡萄等各类经济作物。

  那时的全民合作,民族与民族之间毫无隔阂的情形,在如今的乌鲁科萨镇已经见不到了。

  几亩基田破碎的棉花田里,耷拉着一排排棉花树,枝桠上可怜兮兮地挂着几个拳头大小的棉桃,远远看着,就好像是个没爹妈疼爱,挂着清鼻涕的流浪儿。

  这阵子干旱,已经好久没见雨的天气,让镇上的棉农门正很心急,其中又以贫农周奇正最为着急。

  对于贫农这个本该消失在解放前后的称呼,周奇正只能是无奈地承受着。

  他几乎每天午后,都会从家里出门,拎几桶水往返在棉田之间。棉花不是喜水在作物,可以不能完全旱着,夏季日照充足是结棉桃最重要的时节。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水也浇过了,肥料也都施过了,为什么就长不出好棉花来。”棉农周奇正蹲在了田垄上,十指插进了头发,拨乱了头发。

  乌鲁科萨镇的落魄棉农周奇正长着张四方脸,体格不壮硕但还算结实,行走时的步伐,依稀可以让人分辨出他是个退伍老军人。

  高中毕业后,他怀着一腔的热血,报名参加了支援新疆兵团,在五年的支援后,他和当地的维族女人结了婚,在乌鲁科萨安了家,扎了根。

  尽管最后一拨支援老兵离开时告诫过他,乌鲁科萨是维族人的地,没了兵团,他一个汉族退伍兵是很难存活下来的。

  当时的垦田好手周奇正不信邪了,他只相信,“勤劳致富,”只要给他地,就算是盐碱沙化的再厉害的地,他也能把它改造成丰产的宝田。”

  不顺利的事就想离开乌鲁科萨的汉族人一样,一茬接着一茬。

  他的女儿帕丽旦出生了,可妻子却因为生孩子时的不谨慎,感染了慢性疾病,退伍金用完了,正经的工作又找不到。他想来想去,还是打算种棉花田,就去镇长那里签字画押承包了三亩地。

  当周奇正提出了要哪三亩地时,整个乌鲁科萨的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