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回荆州_三国之我是四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麒既然已经决定今年不再伐蜀,那么巴郡就不能长时间实行军官,得趁早给它选一个有能力的太守。

  “嗯!”鲁肃思索了一会摇了摇头说道:“巴郡乃益州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非才能之士不可守。故肃无适合人选。”

  “是啊!才能之士不可多得啊!”曾麒麾下人才确实不少,不过能独当一面的却不多。而他又施行军政分离之策,因此对才能之士更加渴望。

  “军师!瑜倒有一个人选。”周瑜在一旁出言道。

  “哦?公瑾快讲。”说到人才,曾麒有些迫不及待了,希望能碰到一个名人。

  “此人乃襄阳宜城人,姓向名朗字巨达,先任临沮县令。其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才学不凡、广有贤名,定能胜任巴郡太守。”周瑜报出向郎之名,曾麒就眼前一亮,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历史上向郎投靠刘备后曾做过数郡太守,后做到丞相府长史,与诸葛亮一同北伐。晚年著书立说,导人向学,受世人尊敬。其才学自是不必多说,关键是他还买一送一。

  向郎的侄子向宠更是不得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这可是极高的称赞了。

  “好!公瑾推荐之人必是不凡。就任命向郎为巴郡太守。”

  曾麒见都不见一下本人,就直接任命为太守,这让周瑜很是感动,这是多大的信任啊!可惜!要是让他知道真相不知作何感想。

  “军师!还是先见一下向郎本人才好,毕竟瑜也是听说。”周瑜不敢出丝毫差错,否则就是辜负曾麒的信任了。

  曾麒略一沉吟,也觉得还是见见吧,毕竟史书记载也是多有不实。

  “好!就依公瑾之言。命两名锦衣卫前去召其速速入襄阳听用。”

  “是!”

  两日后,临沮县县衙。向郎刚刚处理了两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正在堂上闭目养神。

  身为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向郎一向自视甚高,荆襄之地也多有传颂其才名者。可惜怀才不遇,自投靠刘表以来,数年间都被窝在这小小的临沮县里,即使如今荆州已经换了主人,也没人在意他这个芝麻小官。整天与市井小民打交道,每天处理一些家长里短、小偷小摸案件。也幸亏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平静的生活,只将那份初始的热血冲动埋藏在心底。

  “大伯!大伯!”

  一声清脆的童音打断了向郎的沉思,睁眼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侄子向宠。

  “何事如此慌慌张张,不成体统!”

  “大伯!家里来人了。说是从襄阳来的,一身漂亮的锦服,可威风了。”十来岁的向宠一脸孩子气的向往。

  “锦衣卫?”向郎一惊,暗自寻思自己也没做什么贪赃枉法的事啊!这两年锦衣卫可以说是威名远播,是曾麒手中的一把利刃。匆匆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侄子急忙向家中走去。

  “拜见两位上差!不知上差驾临有何要是?”向郎一进门,就看见一身飞鱼服的两名锦衣卫坐在堂上喝茶,急忙上前拜见。

  “向大人不必多礼。此次我等前来是奉军师之令,召大人到襄阳听用。”一位锦衣卫说道。

  “好!向某立即随二位上差起程。”向郎心里已经有几分猜测,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热血开始燃烧起来。

  午后,三匹快马自临沮县奔出,又一位三国时期的名人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