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九章编制蛐蛐笼_山村小仙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青牛和宋檀儿吃完饭之后,两人走到院中,他在桌子后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用事先放在桌子的上一应东西做长箫。

  宋檀儿拿着直播杆,在一旁拍摄。

  陈青牛第一步,用刻刀把湘妃竹劈断一截。

  然后,将其劈成一个个薄薄的长条。

  第二步,用刻刀将这些竹条的外皮全部割下来,将竹条削光。

  第三步,编制成一个椭圆形的蛐蛐笼子。

  第四步,用竹子做了一个盖子。

  第五步,用榫卯结构做一个连接蛐蛐笼口,可以挂在裤襻上的挂钩。

  第六步,盖上盖子,将蛐蛐笼挂在裤襻上,让宋檀儿拍了最后一个场景。

  做完这些。

  陈青牛对宋檀儿道:

  “檀儿,咱们去逮蛐蛐吧!”

  宋檀儿说道:

  “青牛,你不是说蛐蛐跟人一样,生活环境越差,它的战斗力就越强,所以,农田里的不能要,必须去那深山老林或者是旷野中去找,咱们是去附近找,还是去旷野中找!”

  陈青牛说道:

  “咱们去附近找吧!”

  宋檀儿说道:

  “晚上的蛐蛐叫,我们到晚上的时候,去逮蛐蛐吧!”

  陈青牛正色道:

  “檀儿,听你的!”

  宋檀儿说道:

  “青牛,我想听有关蛐蛐的故事,你给我讲一个!”

  陈青牛微微思索,讲述道:

  “明宣德年间,皇帝喜欢斗蟋蟀,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人,考秀才屡考不中,为人又老实,就强行的被报上去当上了乡官。

  征收蟋蟀的事就落在他的头上了,交不出蟋蟀,常要自己贴钱,没多久,他就赔光了家产。

  很快,又要上交蟋蟀,成名交不出,被打了一百大板,屁股和腿都打得脓血直流,几乎要死去。

  后来,经过神婆的指点,他终于抓到了一只上好的蟋蟀,欣喜地拿回家供起来了。

  可是,他的儿子一不小心把蟋蟀给弄死了。

  儿子害怕被父亲责罚,投井而死。

  尸体打捞起来时,夫妻二人悲痛欲绝,用手探气息时,发现儿子还有气息,暂时松了口气。

  此时,他们更担心没有蟋蟀无法交差。

  正在这个时候,成名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循声而去,捉到了一只体型不大的蟋蟀。

  这只蟋蟀虽然貌不惊人,但是英勇无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成名把这只蟋蟀送上去,县令把它呈给了皇帝,在皇宫中比试,果然是不折不扣的“战神”。

  皇帝一时高兴,就赏赐了县令,成名也因此破格补了秀才,还得到了很多的赏赐,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

  一年后,成名的儿子醒过来,自称化成了蟋蟀,现在才苏醒过来!”

  宋檀儿听到这个故事,感叹道:

  “这个故事真是讽刺,蒲松龄不愧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探刺虐入骨三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猛于虎呀!”

  陈青牛感慨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