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变革4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柄柄刺刀刺进心脏,全身发凉。

  影院经营环境不好,谁都知道,但没有一个人去仔仔细细的调查,然后拿出报告来。

  有报告,没报告,意义完全不同。

  而此刻,就有这么一大篇东西,赤果果的呈现在全国电影系统职工面前,且不断向外扩散。

  “……”

  代表一时说不出话来,“这,这,这不对啊!”

  “你再上网看看吧。”

  代表还不会上网,来人帮他登上搜狐,很多内容都是转载《新影视》,但言辞激烈程度远胜纸媒,尤其那个专题:

  “中国电影将死!”

  “谈判成功,入世在即,这场漫长的马拉松要抵达终点了。而就在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之开放时,中国的电影人却没有雀跃的心情。

  大家高呼狼来了,研讨会一个又一个,却连最基本的前景认识都没有达成一致。

  相对电视艺术的高歌猛进,我们的电影竟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我们现有的这盘棋能叫市场吗?

  今年在引进片禁映半年的情况下,全国票房预计下跌50%,而细数前五年,进口大片已经占去了2/3的份额。

  ……

  制作、发行、放映,审查、创作、拍摄,从上到下不一而足。

  各省公司的垄断根深蒂固,以不给大片拷贝为由,死死卡住影院的脖子。

  视影院为自己公司的禁脔,视公权为私权,视大局如无物,视改革为绊脚石,视即将到来的开放大潮为自身苟延残喘的乞活养料!

  ……

  以这样的环境迎接入世后的大市场,中国的电影业能回答‘准备好了’吗?

  中国电影将死!”

  早期的互联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啥都敢说啥都能说,比这激烈的数不胜数。

  但这篇内容,已让当前几人心惊胆战,手足冰凉,那点被潜规则保护的龌蹉心思一下子被揭开。

  杀人诛心!

  文章之后,还有个调查投票:

  “你喜欢看电影么?”

  “你觉得中国电影的未来会如何?”

  已有数万人参与,喜欢41%、不喜欢20%、一般般39%。

  会崛起21%、会消亡18%、会被好莱坞侵吞融合34%、不关心27%。

  而BBS上,一篇文章热度极高,评论众多:

  “中国人爱看电影么?

  这是个很微妙的问题,可能许多人回答,电影就是休闲,看也行不看也行,影响不了生活。何况现在有那么多娱乐方式,不差这一个。

  我起初认为自己也是这个观点,但仔细思考,在我28年的人生里,电影居然不似我想象的那么可有可无。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在村里放的那场露天《少林寺》,我趴在草垛上看,不知不觉睡着了,被我妈一顿好找。

  后来上了学,组织看《少年犯》,当时不太懂,只觉每次看电影都跟过节一样。

  等上了大学,生活费有限,舍不得去影院。

  再后来工作,闲暇时间少了,可我每年仍去看贺岁片,自然也有大船。

  哪怕现在,我和媳妇热衷于电视剧和VCD,我也不能说自己不爱看电影。

  就在刚刚,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聊起这个话题。她很开心的跟我讲她那个年代的回忆,《刘三姐》《阿诗玛》《卖花姑娘》……

  电影,好像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它又不仅仅是这些。”

  …………

  历史上,在90年代从未有过大规模、详细的,针对影院的调查。

  现在有了,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白纸黑字,照片清晰,一座座萧条的影院,毫无保留的呈现在百万读者跟前,并迅速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有理有据,这四个字非常非常重要。

  这是广电委托《新影视》做的调查,师出有名。

  而这份报告递到大领导桌上。此后几天,田领导、吴孟臣、韩三坪,包括许老师,轮番被叫去询问。

  电影业不再暗潮涌动,全摆在明面。

  所谓的50万大军横竖睡不着,只从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改革!

  (还有……)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