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撂挑子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住进咱们百花胡同了,街坊邻居也光荣啊!那个刚才都听见了吧,居委会搞个联欢会……”

  “您等会,您等会……”

  许非连忙打断,道:“刘大妈,我们原则上很愿意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国家任务要完成,真没时间,您找找别人吧,不送了啊!”

  他连轰带哄的把对方撵出去,姑娘们都抹了把汗。

  春节试播的时候,几人都在老家,等来京城了,热乎劲早过去。现在正式播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刷的一下就起来了。

  ……

  晚上,堂屋。

  电视机里还放着《红楼梦》的片尾曲,许非坐在马扎上,翻看近些天的报纸。

  前六集试播过,没引起多大反响。昨天第七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评论界又开始热闹,但以褒扬居多。

  因为除去开头收尾,中间的大段剧情,水准相当不错。

  试才题对额,主要体现大观园的布局,还有贾宝玉的才气。宝玉诗文写的不错,只是碰上两个开挂的姐姐妹妹。

  今儿是第八集,《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和可卿出殡,是规模最大的两场戏,用心用到了极致。以这年代的电视剧水准,怕是封建贵族奢华场景中的巅峰之作。

  而且演员选的好,成梅一看就珠圆玉润,富贵大气。

  不像少红大师,书里明明写男丁在西街门等,女眷在大门口等,结果少红让男丁女眷都挤在大门口。

  然后凤銮过来,帘子一掀,呀,出来个大马猴!

  第八集结束之后,便是许非跟戴临风建议的,增加一个谈话小节目。提前录制好的,请些主创、学者讲讲里面的风俗典故,拍摄趣闻。

  此外,老头果真联系教育部门,在各中小学开展写观后感活动,选佳作登在报纸上。

  我滴个妈妈!

  许非一阵心虚,为那帮可怜的孩子默哀。

  …………

  “全国人民都是东道主!”

  “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

  “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

  7日一早,许非去上班的路上,发现隔了短短几天,京城街头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宣传标语。

  广播在播,大喇叭也在喊,各居委会专门设立了捐款箱,扯着横幅,来捐款的还能得到一张小凭证。

  第一个捐款的,是苏省建湖县湖中小学的颜海霞。

  她就是在两个月前,在报纸上看到了京城副市长的演讲,不知亚运会为何物,只晓得国家要举办一项活动,然后穷。

  她便将省下的1块6毛钱全捐了出去,遂被铭刻在历史之中。

  却说许非骑到电视台,人刚露面,就被李沐叫了过去。

  在主任办公室里,李沐笑呵呵道:“去香港感受怎么样?”

  “感触良多,三言两语讲不完,我打算写出来。”

  “又打算写内参了?”

  “也不算内参,是一本,呃……”

  他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