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番外之138 不爱钱、不惜死、不好色的高太尉!(求订阅,求月票)_大宋有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为河东宣抚使,同时还在河东路宣抚司之下设立了并代路、府麟路、泽潞路、石隰路等四个权限极高的镇抚使。其中最重要的并代路镇抚使则由刘韐兼任,府麟路镇抚使则由折家将的首领折可求担任,泽潞路镇抚使则由宇文粹中的弟弟宇文时中出任,石隰路镇抚使则由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担任。

  另外,河东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这三个衙署都被暂时撤销,所管之事,由宣抚司和镇抚司分别接管。由此便在河东前线形成了“宣抚司-镇抚司-府州军-县监”四级军政管理体系......这可是大宋开国以来,朝廷对地方前所未有的放权!

  同样的放权也出现在了河北路,只是放弃的程度有所不同。河北这边并没有设立宣抚使司,因为赵楷本人就驻扎在大名府,河北军务当然由亲征行营总管,没有宣抚司存在的必要。

  但是在亲征行营之下,还是设立了真定府路、中山府路、高阳关路、大名府路等四个镇抚使路。并且提拔宗泽为北京留守(北京大名府),亲征行营使,兼任大名府路镇抚使......算是让宗老爷子取代了李纲,成为了辅弼赵楷这个大官家临阵讨贼的诸行营使之首了。

  此外,真定府路、中山府路、高阳关路等三路镇抚,分别由韩世忠、何灌、黄无忌等三位武将出任,算是将防线全面北移。

  双方布署调整可都是大动作,涉及到几十万大军的调度,以及海量的物资转运,甚至还涉及到地方军政系统的重建——宋朝的军事孱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于细碎和低效的地方军政系统。

  虽然这套旨在分散权力,使各方面互相牵制,从而保证中央权力的军政管理体系很好的杜绝了军阀割据的危险。但是实在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打仗可不是军队一家的事儿,得最大程度的动员民众参与啊!且不说地方豪强如何,这地方官要是磨洋工、不合作,那什么宣帅、阃帅的都得扑啊!

  赵楷之前能打得那么好,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自己是官家......别的什么帅治不了地方大员,他一纸诏书就能把人弄死,谁还敢不配合?

  可是现在宋金交战的战场一铺开,从西到东好几千里,他这个官家也分身乏术,所以就不得不搞出这套授地方以重权的军政体系了!

  不过要把这套体系调整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赵楷和整个大宋朝廷从靖康元年的冬天开始,一直折腾到靖康二年的二月,才总算捋顺了一些。

  而在赵楷忙着捋顺这套抗金军政体系的时候,在京东那边,一场跨海远征,也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南风了。

  而南风......从二月初一就吹起来了!

  ......

  二月初二,龙抬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