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要天下士子拿命去考科举吗?(第九更,感谢盟主纱忆)_大宋有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篇的“光武故事”后,就“下海逃生”了......当然了,“下海逃生”的计策不是举子们出的,而是吕颐浩给赵构出的。

  虽然有点丢人,但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没给完颜宗弼抓了去。

  而这位足智多谋的吕颐浩,现在是赵楷的东府大相公,正式的官名叫左丞相,和右丞相蔡懋、大参(参知政事)韩肖胄、大参范致虚共同执掌政事堂。

  现在的长安朝廷在规模上是不能和宣和之难前的开封朝廷相比的,赵楷可没赵佶那么“丰亨豫大”,养不起那么多的官,必须尽可能的精简。所以就将门下、尚书二省合并成了政事堂,由左右丞相和两个大参共管。

  而和主管政务的政事堂相对应的,则是主管军务的枢密院,由陈记、杜充、刘晏、杨惟忠四人主管,其中陈杜二人是元枢和同知,刘、杨二人则是签书枢密院事。

  政事堂下面则是吏、兵、户、工、刑、礼等六部。

  枢密院下面则是军令、军法、军府、选将、训练、密探等六房——这个枢密院的权力很大,远比宣和之难前开封朝廷的枢密院厉害,不过也没有统管军务。隶属于政事堂下的兵部还掌握着军马、器械、粮草、城关修建和文书传递(军令由枢密院发布,但是文书要由兵部控制的驿站系统去传递)等权力。

  另外,枢密院下面的密探房是只对外不对内的特务机构。

  如今长安朝廷辖区内的“密探活动”,全都由皇城司主管,而这个皇城司不再东西两府的控制之下......而第一任的提举皇城司则是赵楷的心腹内侍王晓德王大官!

  此人虽然是内侍,但同时也是赵楷的元从功臣,不是一般的内侍可比的。

  除了皇城司之外,不受东西两府管辖的重要衙门还有好几个,分别是太府寺、御史台、国子监、大理寺、翰林学士院。

  其中太府寺是管理皇家产业的,现在由赵楷的另一位元从内侍白思德主持。

  弹劾官员,纠察不法的御史台也是个关键衙门,赵楷的四大机宜之一,那个嫉恶如仇的张浚被赵楷任命为权御史中丞。

  管理官学的国子监在赵楷眼中也是个特要紧的衙门......教育可是能决定大宋未来的!

  赵楷虽然看不上科举,但并不等于他不重教育,所以赵楷就选了自己的亲信,四大机宜之一的胡寅出任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子监的掌门人。

  大理寺类似高法,第一任的大理寺卿则由四大机宜之一的邓肃出任。

  翰林学士院则相当于赵楷的秘书处——赵楷将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的活儿合并了一下,成立了这个学士院。不管是大诏、中旨还是劄子,只要是赵楷发出的文书,一律由翰林学士院负责起草、抄录、存档。

  而由东西两府上呈赵楷御览的各种文书,也会先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