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4章 天子家事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4章天子家事

  门下省。

  侯君集第一个进入政事堂,手里捧着个紫砂茶杯,目光却看着上首位置。

  那张几案上,摆着一套文房四宝,笔架上挂着的可正是政事堂笔。

  一会后,宰相们陆续进来。

  “今日是八月中旬了,”他提醒宰相们,

  上旬是魏征执政事堂笔,“这旬该武青阳秉笔了,”

  侯君集迫不急待的道,“姓武的可没空来政事堂,我看按惯例还是顺沿下去。”

  顺沿,排武青阳后面的正是侯君集。

  说着,侯君集就要起身往上首去,迫不急待要执政事堂笔了。

  “侯相,”

  左仆射房玄龄叫住他,

  “房相?”

  “武相公回京了,圣人让他今日参加堂议,”

  “既然他回来了,那今日自当由他秉笔。”

  侯君集刚起身,这会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他咬咬牙,不满的道,“武怀玉既然在三原忙着差使,那就专心办外差,这隔三差五回来趟,来参与一两次堂议又走,

  这根本没有必要再让他秉笔,”

  萧瑀反驳,“侯相这是对轮值秉笔的规矩不满?”

  侯君集不愿跟萧瑀多争,这老家伙谁的面子都不给,能争的你下不来台,便干脆坐下,“那武怀玉人呢,难道叫我们都在这等他?我等也都身居要职,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还要候务于本司,政事堂事务也繁重,大家哪有这么多时间等他?”

  侯君集说的倒也没错,

  李世民当皇帝后不断加大政事堂的权力,事实上已经侵夺了三省宰相大部份权力,

  虽然三高官官都是宰相,但跟政事堂还是有区别的,最大区别说是政事堂宰相数量多,不仅有三高官官,而且皇帝还可以以他官,甚至较低品级的官员加衔入政事堂为相。

  原本三省是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省执行,但现在三省联席办公,还加入皇帝指派的其它加衔宰相,就使的原本的权力分配格局打破了,

  皇帝的权威大增。

  政事堂自然也日益权重,在正式设立了政事堂五房堂后官后,宰相们更是每天上午基本都在政事堂办公了,只有中午堂食后才会去各自本司办公。

  政事堂事务很重,既要议论皇帝直接下达的指令,也要商议皇帝转发的臣下奏议,还有就是中央地方上报的事务,以及一些宰相认为应当讨论的事务。

  这些事务经过政事堂群相商议,作出决策由秉笔宰相记录奏报天子,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交中书舍人草诏,然后再经政事堂秉笔宰相,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再由门下省颁发,交尚书省付有司执行。

  相比较过去,三省分开,尤其是中书和门下的决策、审议分开,甚至拉扯不清,现在政事堂中直接联合决策,出了结果再走流程,确实效率高多了。

  但如此一来,政事堂的宰相们也确实事务很多,尤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